这几天网上沸沸扬扬的林生斌人设塌房事件,相信不少人已有所闻,吃瓜的同时,我想借此科普一下关于遗产分配和死亡赔偿金的一些法律规定(帮助大家更加科学地吃瓜)。
事件概述
也许有读者真的没有关注过这个事情,那我先简单概括一下。
2017年杭州保姆纵火案曾引发媒体关注,案件中不幸去世的是母亲朱小贞和三名年幼的子女,父亲林生斌事后积极奔走,强烈要求对纵火的保姆莫焕晶处以死刑,并向在本次事件中存在过错(消防隐患等问题)的绿城物业等单位提出巨额赔偿。
最后纵火保姆被判处死刑,绿城物业等单位与林生斌等人达成和解,赔偿数额保密。
一个失去了家庭的男人悲痛欲绝、嚎啕大哭的模样让人动容,无论是斯人已逝还在身上大面积纹上妻儿的模样,还是关于他信佛出家的传言,都触动着大家的恻隐之心,感慨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仍有痴情如此的男子,却偏偏得不到命运的善待。
林生斌一边持续在各个网络平台表达着对妻儿的思念,一边高调经营着用一家人名字注册的服装网店,于是,在大批博主、公众号的宣传与引流下,大家对他的同情与赞赏都一一化为购买力。
但让人猝不及防的是,2021年6月30日,林生斌毫无征兆地在微博上公布自己诞下女儿的消息,引起网友一片哗然,网友们倒推孩子出生、孩子母亲怀孕、林生斌与孩子母亲相恋的时间节点,都与其在网上一直展现的对亡妻念念不忘的表达不符,让人怀疑痴情人设只是营销的手段,感觉被欺骗、被消费的网友们愤怒不已。
作为律师,关注的重点在朱小贞哥哥紧接其后发的一条微博。
朱小贞哥哥的微博写得很隐晦,没有明说双方需要对簿公堂的具体争议是什么,大家推测涉及的应该是朱小贞的遗产以及网传的巨额赔偿。
关于遗产
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遗产按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首先是第一顺序中的继承人平均继承,只有在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都没有的情况下,第二顺序的继承人才有权继承。
而在这个案件当中,有权继承朱小贞遗产的是她的丈夫、三个子女和她的父母。
另外,我国法律还有一个特殊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
什么意思呢?因为死亡时间的鉴定目前并不可能做到分秒般精确,为了方便继承顺序的计算,在这个事故当中,法律会推定母亲朱小贞先死亡,子女们后死亡。这种推定会让朱小贞的遗产先发生第一轮继承,然后子女们刚继承过来的遗产再发生第二轮继承,所以,同时作为朱小贞和三个孩子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林生斌确实可以分得大部分的遗产。
我们假设林生斌与朱小贞的婚后财产有1200万元,那么他们的财产分割就如本人制作的下图:
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中有一半是朱小贞的遗产,因为第一顺序有6个继承人,朱小贞的遗产将平均分成6份,在第一轮继承中,林生斌分得1/6,三个子女各分得1/6,朱小贞的父母也各分得1/6;推定三个子女是在继承了母亲的遗产后再死亡的,那么林生斌作为子女们第一顺序的唯一继承人,可以继承孩子们从朱小贞那里继承过来的共3/6,最终,林生斌将获得朱小贞4/6的遗产。也就是说,1200万里有1000万是属于林生斌的,200万属于朱小贞的父母。
但如果朱小贞生前立有遗嘱,且遗嘱的形式和内容都符合法律的规定,则优先按照其遗嘱的内容执行。
关于死亡赔偿金
网传林生斌获得的死亡赔偿金有一个多亿,但都是基于林生斌起诉时提出的诉讼请求来推断的,而诉讼请求仅仅是原告一方的要求,不一定等同于最后的判决金额。
根据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以及以往判例,就算是加上房子的回购款、精神损害赔偿等一系列主张,都不太可能达到这个天文数字,但我们先不纠结具体数额,单就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来分析,朱小贞的父母是不是有分得赔偿款的权利?
首先要明确的是,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范围,它不按照继承顺序和份额来计算,死亡赔偿金的分割要综合考虑权利人与受害人关系的远近和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对受害人经济依赖程度及其生活状况等因素进行分配,考虑到朱小贞并非独生女,她的父母也没有与她同住,在经济上很大概率并不依赖她,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朱小贞父母能获得的死亡赔偿金分割比例。
无论如何,朱小贞的父母都有权利争取属于自己的份额,如果林生斌确实没有合理合法地分割这些遗产和赔偿金,朱小贞的父母可以对他提起民事诉讼。
后话
林生斌利用公众的关注,神化自己高大但并非真实的形象,并用此牟利,本身就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如今人设崩塌,被流量反噬可以说是自食恶果。
我们可以从人品道德上谴责他,但切不可信谣传谣,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依据的杀妻阴谋论、鬼神镇压之说,而且,无论基于什么原因,网暴都是不正确的行为。
祝福每个普通人,都可以用最平凡的方式追求我们不平凡的幸福。
作者:英桦,广东国知律师事务所律师,具备十年法律行业从业经验。专注民商事领域,擅长婚姻家事、债权债务、合同纠纷等,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料为各方收集所得,其中摘录的内容以共享、研究和普法宣传为目的。目前网站上有些文章未注明作者或来源, 甚至标注错误,此类情况出现并非不尊重作者及来源网站,而是因为有些资料来源的不规范、不准确。如您对被摘录的资料有任何异议,请与国知所联系,我们将立即撤下。非常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扫一扫
关注国知官方微信